41岁男医生胸闷心悸,心电图和心脏彩超都正常,换了一个科室确诊
胸闷和心悸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症状,很多人都有过类似体验。所谓胸闷,就是感觉胸口发紧、发堵,呼吸不顺畅;而心悸则是心跳突然加快、变乱或者跳得很有存在感,让人觉得“心脏快要跳出来”。这两种症状有时一起出现,常常让人感到害怕。临床上,引起胸闷心悸的原因很多,可能是
胸闷和心悸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症状,很多人都有过类似体验。所谓胸闷,就是感觉胸口发紧、发堵,呼吸不顺畅;而心悸则是心跳突然加快、变乱或者跳得很有存在感,让人觉得“心脏快要跳出来”。这两种症状有时一起出现,常常让人感到害怕。临床上,引起胸闷心悸的原因很多,可能是
近日,发表于Circulation的一项日本全国性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,在35~59岁的职场人群中,每2400次心电图筛查可检出1例新发房颤。
“以前拿到心电图两眼一抹黑,什么也看不懂,现在好了,一扫就能得到专业解读,真不错!以后我和老伴每次查完心电图,随时都能在家自己看结果了!”9月12日,在北京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馆现场,来自北京西城区的张女士一边试用一款名为“心电释义”的微信小程序,一边对人
38岁的杨凤岚是一家纺织厂的工人,从18岁进入工厂,到如今已经整整二十年。她几乎把一生都耗在轰鸣的机器声和弥漫的纱布粉尘里。纺织厂车间昼夜运转,三班倒让人长期作息紊乱。杨凤岚常常在凌晨班结束后,草草啃几口馒头或泡面,倒头便睡。饮食单调油腻,水果和新鲜蔬菜极少出
一名50岁男性,因反复咳嗽、心悸、气促和劳力性胸痛来院就诊。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,无吸烟史,无高血压、高胆固醇血症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。无心脏性猝死家族史。心电图显示V1和V2导联ST段抬高(图1)。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(CT)提示右肺肿块,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
04实至名归:埃因托芬与诺贝尔奖的 “不解之缘”埃因托芬对心电图技术的卓越贡献,也为他赢得了世界级的荣誉。1924 年,凭借 “发明首个用于医学诊断的心电图系统” 这一重大成就,他成功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这份荣誉,不仅是对埃因托芬个人科研成果的肯定,更是
心脏 发明 医学科普 心电图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5-09-09 16:20 4
这是一个我们许多人都熟悉的场景:年度健康体检。你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检查——身高、体重、血压,然后是心电图,伴随着一堆电线和粘性电极片。你期待着一份“一切正常”的健康报告。但如果医生回来时,眉头微蹙,说出一个你从未听过的术语:“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”,该怎么办?
“你有心肌梗死的征兆。”躺在测心电图的床上,测量心电图的夹子还没有从我身上拿去,负责测量的小护士就来了这么一句。
心脏再同步化治疗(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,CRT)起搏器是指起搏器起搏双心室,使其恢复同步的收缩功能,因此CRT起搏器也称为双心室起搏器。
心梗,不是突然来的“急”,而是一个早已埋下的“雷”。很多人以为熬过第一次抢救就算大难不死,其实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。65岁以后得了心梗,有四道坎必须过关,才能保命更保质。这不是吓唬你,是上万例临床数据堆出来的现实。
患者老年女性,76岁,于某年6月21日1时20分左右,因胸闷、胸痛、气促,由亲属送入某医院急诊科就诊,初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,急诊医师开出多索茶碱注射液、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、注射用头孢他啶等药物治疗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“艺术加工”,无任何虚构对话,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请知悉。【[礼物]福利礼包赠送中】即日起,每天将在收
面对这些疑问,记者近日采访到沈阳市肛肠医院功能检查科主任翟庆,他表示这种无创检查既不放电,也不会造成疼痛,整个过程就像给心脏拍一张“电信号照片”。
在众多心血管疾病中,心梗是最让人猝不及防且杀伤力强的一种急重症。近年来,心梗事件越发频繁,碰到以胸痛、颈部疼痛、背部疼痛等等为首发症状的患者,我们都会建议先完善心电图排除心梗。
由《中国循环杂志》社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信息中心及功能检测中心联合主办,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河北指导中心承办,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协办的“阜外智心 律动中国”2025年第三届心电标准化诊断智能辅助促进赛,将于6月5日盛大开幕。
“泰国通”胡慧冲主持过一系列的泰国旅游节目,被喻为最熟悉泰国的KOL,他不时于个人频道分享游泰国心得,日前胡慧冲在IG自爆心脏出现问题,要做心电图检查。
3天的时间,一个个复杂的心电图病例,犹如神秘的密码,吸引着大家积极思考、踊跃作答。如今,谜底终于要揭开了!
麻醉门诊可不是签个字那么简单,它是手术安全的“扫雷行动”! 麻醉医生会深挖你的健康细节(比如是否打鼾、药物是否规律吃、有无过敏史),仔细评估你的检查报告(心电图、肺功能等),最终为你量身定制麻醉和止痛方案(全麻/半麻?用止痛泵吗?),目的就是提前发现并排除隐
心房颤动、ST段压低、QT间期延长,这三项异常,从来都不是轻描淡写的“波形变化”,而是心脏健康拉响的警报。更关键的是,它们往往隐藏在没有症状的患者体内,直到某天悄然爆发。
MIMIC数据库发顶刊可不多见,今天这篇文章就做到了!学者挖掘MIMIC中的心电图数据,联合该数据库的常见搭档——机器学习,成功拿下柳叶刀子刊!一起看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