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6岁男子胸闷心悸、做心电图和彩超都显示正常,换了个科室才确诊
46岁的刘茂林,是湖北一家地方白酒厂的老板,年轻时从酿酒工人做起,如今已是百人团队的掌舵人。他每天的生活节奏比酿酒的发酵池还紧——凌晨还在微信联系经销商,开车四处跑市场,办公室抽屉里塞满烟盒和速溶咖啡,旁边还放着几瓶保健酒。应酬更是家常便饭,白天陪客户,晚上跑
46岁的刘茂林,是湖北一家地方白酒厂的老板,年轻时从酿酒工人做起,如今已是百人团队的掌舵人。他每天的生活节奏比酿酒的发酵池还紧——凌晨还在微信联系经销商,开车四处跑市场,办公室抽屉里塞满烟盒和速溶咖啡,旁边还放着几瓶保健酒。应酬更是家常便饭,白天陪客户,晚上跑
我跟你讲,这不叫邪乎,这叫“规矩”。这老天爷,或者你管它叫啥玩意儿都行,它早就给咱这个世界写好了一套运行的代码,一套藏在骨子里的“出厂设置”。
很多人一听医生说“再做个心脏彩超看看”,下意识就皱眉:“不是刚做了心电图吗?还查啥?”这不是浪费时间和钱吗?这种想法非常常见,也非常容易误解。心电图和心脏彩超不是替代关系,而是互相补充。
心电图已显示典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,但由于延误救治,心功能极度受损,最终发展为心源性休克。这是我在急诊夜班中接诊过的最令人惋惜的病例之一,而他犯的错误,是无数冠心病患者最容易踩的雷区之一。
面对一份心电图,波形都认识,组合起来却像“天书”?诊断时总有点不自信,生怕漏掉关键信息?基础理论不扎实,导致后续复杂心律失常判读困难重重?
50岁的袁玉兰是一家高校锅炉房的管理员,已经在云南昆明工作了十多年。她每天早上六点前就要进锅炉房值守,中午常常只能对付几口泡面或者剩饭,晚上七八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。长期待在封闭的锅炉房,袁玉兰总爱泡一壶浓茶提神,抽烟也成了习惯,一天至少半包。虽然平日里因值
厄贝沙坦,不是灵丹妙药,更不是“吃了就万事大吉”的护身符。它确实能帮助控制血压,保护心脑血管,但如果你是长期服用者,身体悄悄发生的变化,可不会提前打招呼。一味吃药却忽视监测,就像开车不看油表,迟早熄火。
胸闷和心悸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症状,很多人都有过类似体验。所谓胸闷,就是感觉胸口发紧、发堵,呼吸不顺畅;而心悸则是心跳突然加快、变乱或者跳得很有存在感,让人觉得“心脏快要跳出来”。这两种症状有时一起出现,常常让人感到害怕。临床上,引起胸闷心悸的原因很多,可能是
近日,发表于Circulation的一项日本全国性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,在35~59岁的职场人群中,每2400次心电图筛查可检出1例新发房颤。
“以前拿到心电图两眼一抹黑,什么也看不懂,现在好了,一扫就能得到专业解读,真不错!以后我和老伴每次查完心电图,随时都能在家自己看结果了!”9月12日,在北京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馆现场,来自北京西城区的张女士一边试用一款名为“心电释义”的微信小程序,一边对人
38岁的杨凤岚是一家纺织厂的工人,从18岁进入工厂,到如今已经整整二十年。她几乎把一生都耗在轰鸣的机器声和弥漫的纱布粉尘里。纺织厂车间昼夜运转,三班倒让人长期作息紊乱。杨凤岚常常在凌晨班结束后,草草啃几口馒头或泡面,倒头便睡。饮食单调油腻,水果和新鲜蔬菜极少出
一名50岁男性,因反复咳嗽、心悸、气促和劳力性胸痛来院就诊。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,无吸烟史,无高血压、高胆固醇血症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。无心脏性猝死家族史。心电图显示V1和V2导联ST段抬高(图1)。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(CT)提示右肺肿块,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
04实至名归:埃因托芬与诺贝尔奖的 “不解之缘”埃因托芬对心电图技术的卓越贡献,也为他赢得了世界级的荣誉。1924 年,凭借 “发明首个用于医学诊断的心电图系统” 这一重大成就,他成功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这份荣誉,不仅是对埃因托芬个人科研成果的肯定,更是
心脏 发明 医学科普 心电图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5-09-09 16:20 6
这是一个我们许多人都熟悉的场景:年度健康体检。你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检查——身高、体重、血压,然后是心电图,伴随着一堆电线和粘性电极片。你期待着一份“一切正常”的健康报告。但如果医生回来时,眉头微蹙,说出一个你从未听过的术语:“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”,该怎么办?
“你有心肌梗死的征兆。”躺在测心电图的床上,测量心电图的夹子还没有从我身上拿去,负责测量的小护士就来了这么一句。